当前位置:首页 > 开店头条

疫情之下,外国品牌如何进入中国市场?四扇“大门”任你选择

2020-09-24      来源: 开店邦     作者: 开店邦

摘要:外国品牌要想进去中国市场,需要审时度势,借力打力,而不能沿用上世纪的老思路、老做法。

今年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先是让整个餐饮行业受到巨大冲击;接着,整个旅游行业,包括酒店、旅行社、OTA和餐饮,也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随之而来的整个供应链的人心惶惶,使国内大中小企业都面临了巨大的挑战。“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包括餐饮、旅游、零售、医疗、奢侈品、汽车、互联网等行业都受到了巨大冲击,“关店潮”就是这一现象的一个延伸。


001.jpg


而与此同时,许多海外企业,却在危机中发现了机会,积极搭建微信商城,上线中国缺少、海外库存尚可的口罩、消毒水、体温枪等防疫物资,成为外国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又一次机会。尤其是随着中国境内疫情稳定,外国开始遭受疫情的攻击,更多外国企业更是瞄准了中国市场,准备借机进入,抢占更大市场份额。



海外品牌在华逆势拓店,疫情也挡不住!




今年上半年,突袭的疫情使得全球的实体商业“元气大伤”,许多国际大牌暂停在中国的拓店步伐。现在,随着国内疫情趋向平稳、商业复苏进展越来越快、消费市场展现出强大的韧性,一些零售大牌在中国的开店计划也开始提上日程。

  

业内称他们为疫情之下商业的“逆行者”。

  

【一】4月9日,日本茑屋书店确定落户成都TOD项目,这也将是茑屋书店在中国西南区域的首店。茑屋投资(上海)有限公司项目拓展部负责人何军表示,集团看好中国文化市场的巨大潜力,已经计划在徐汇设立地区总部,投资总额约14亿日元,2020年,将在杭州和上海开设茑屋书店,中期计划是在中国开设1100家店铺。

  

002.jpg


【二】被称为“北美神级炸鸡”的POPEYES,以各色炸鸡出名,在美国早已是人气超高的炸鸡品牌。目前Popeyes在全球已有3300家门店,在美国的一些城市,Popeyes的分布密度比肯德基还高。其中国大陆首家门店于5月15日在上海开业。Popeyes此前也宣告了其在中国的“野心”——未来十年内将在中国开1500家门店。

  

003.jpg


【三】LOFT在日本是拥有超过100家店铺的超人气生活方式集合店,被誉为“日本必打卡地标”,深受年轻消费者追捧。LOFT中国首店7月在上海开业,店铺面积约1046平米,将围绕文具、综合日杂、健康用品和生活用品四大品类,以策展的形式推出25000-30000件商品。正式开业后店铺内销售的商品也将基本与日本门店的更新频率保持一致。LOFT中国首店登陆上海后,3年内还要在上海、成都等地开设6家直营店。

  

004.jpg


【四】拥有近百年历史的丹麦运动潮流品牌hummel即将进军中国,首家旗舰店将落在上海爱琴海购物公园。新门店总面积约为600㎡,上下两层。门店主打hummel潮流系列、经典款式系列服饰,同时也会发售各种明星联名限量款。

  

公开资料显示,hummel曾是丹麦国家足球队和皇家马德里、托特纳姆热刺、阿斯顿维拉等著名足球俱乐部的服装赞助商。另外,其运动潮流服饰热销全球35+个国家。

  

hummel品牌大中华区独家代理ETOP集团表示,未来品牌将与国内近百位明星进行合作,同时每个季度都将策划跨界联名,合作IP包括知名国潮元素、国家文物元素等。hummel各地旗舰店还将打造“潮运动直播店”,邀请当地主播到店进行直播带货,同时在线上也将与各大电商平台、机构主播开展广泛合作。未来hummel将在国内一二线城市核心商圈开设品牌店,覆盖上海、广州、江苏、浙江、重庆、江西、河南、山东、吉林、辽宁等多个省市。


005.jpg


【五】有消息称,H&M旗下品牌ARKET或将进入中国市场,开设亚洲首店。


ARKET是H&M集团于2017年开设的高端品牌,定位中端生活方式类品牌,主打北欧极简舒适风格,销售品类包括男女装、童装、家居用品等。产品定价高于H&M,在18英镑至300英镑之间。

  

目前,ARKET在全球共有20家门店,分布在英国、瑞典、德国、丹麦、比利时和荷兰等,其中在英国有6家,是该品牌最大的市场。


除此之外,已在华投资外资巨头持续加码,显示了这些外国零售巨头对中国市场的信心。


其中,沃尔玛计划未来5年在武汉开4家山姆会员店、15家购物广场及更多社区店,计划未来5-7年在中国市场新增500家门店和云仓;


乐高中国宣布,今年再开80家门店;


疫情期间,宜家频繁有大动作,3月10日,宜家家居(IKEA)正式入驻天猫,开设全球首个第三方平台线上官方旗舰店,展现了其对中国市场的野心;


Costco持续加码中国内地市场,第三店落地苏州;


奥乐齐第7店在浦东开业,开启精巧型门店模式,并与饿了么和京东到家合作,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便捷的购物渠道……


所有这些都表明,虽然受疫情影响,国内市场显示了短期动荡态势,但很多外国品牌还是看到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纷纷挥戈向东,以图争夺更大蛋糕。‍



外国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四扇“大门”




市场虽大,但还是免不了外行看热闹的尴尬。换言之,外国品牌要想进入中国市场,还需要找到几个“大门”,否则,头撞南墙还是在局外。

  

首先,最直接的方式,依然是合资。


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的合资方式是,国外品牌拥有资金、技术、市场操作的经验,合资的中方企业为其铺路搭桥,属于外强内弱的态势,更多的是建立于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土地成本的基础上,外资一方是出资主要方,中方在资金、技术以及管理等方面都没有优势。


而现在则不同以往,除了技术仍有很大的引进空间,其他的我们已经不比他们差。


虽然中国制造成本在提高,一些企业将制造基地转移到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等地,但相对于欧美国家依然有优势,相对于东南亚一些新兴的制造基地也依然有不可取代的地位,为之付出较高的成本是可以承受的。所以,不愁没有大的品牌来探寻合资模式。

  

006.jpg


其次,最快的方式则是授权经营。


要想尽快抢占市场先机,国外品牌通过授权中国总代理经营的方式进入中国,依然是试水中国市场的不二法则。


如一些小众或者个性品牌,在欧美市场已经有不错的口碑,采取这种形式进入中国市场目的也很明显,一则可以减少投资风险,二来中国人更熟悉中国市场,少了中间的摸索阶段。一旦形成一定的影响,就可以考虑在中国设厂或者OEM/ODM,进而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

  

第三,最简单的方式当属贸易货。

  

简单说,就是非授权的经营:双方只是单纯的买卖关系,国内销售商有可能是从国外品牌商的下级经销商那里购买了产品,再转销到中国,其实就是一种简单的倒货行为。

  

这也被看做是授权经营前的预热。先在国内进行无授权经销,等中国市场上逐渐有了固定的消费者,便可以在中国市场实施授权经营了。这也算是比较简单且不需要市场调研,直接就可以进行的操作,省时省力。

  

尤其是现在疫情之下,一国的企业进入到另一国的市场,可能要遇到比平时更多的政策的壁垒,这种单纯的买卖关系也能减少很多手续,进而快速打入别国市场。

  

007.jpg


第四,多参加国内一些知名展览会,先混个脸熟,再寻求中国市场的合作。

  

随着国内疫情趋于平稳,各种展会纷纷亮相各大城市。如创办于1957年春,每年春秋两季在广州举办的“广交会”;由商务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大型交易会“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由商务部支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南京市、宁波市等9省市联合主办的“华东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等一些综合性的贸易盛会上,很多外资品牌亮相,在互相切磋的同时,也能促进合作共赢局面的打开。

  

总之,外国品牌要想进去中国市场,需要审时度势,借力打力,而不能沿用上世纪的老思路、老做法。


尤其是疫情之下,外国品牌更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寻找进入中国市场最稳妥、最快捷的方式。


总之一句话,现在的中国已不是以前的中国,现在的中国市场也已经今非昔比;别人再好的建议也仅仅是建议,最后的利弊权衡还需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关键字: 外国品牌
0
网友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
点击换图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MORE
最近发布 / MORE